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山东省汶上县义桥镇。一场小雪过后,农田里麦苗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绒被。济宁能源义桥煤矿厂区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门前树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此时,在义桥煤矿500米深的矿井中,矿工们依然在坚守。
在3301工作面,大型一体化智能采煤机按照控制室操控人员的指示,精准地切割。无人值守传输系统根据出煤量自动调节着皮带输出功率,把煤炭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
一线工作班综采工区区长赵洪强带领老兵突击队,正在控制室内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各色显示屏幕,监测着各机种的运行情况。
“这些装备,让煤矿工人不再是煤黑子。”赵洪强自豪地说,每天向生产工作面运送物料,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工作。以往,运送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机械、支护材料经过拆解后,都要人挑肩扛运送到工作面,一趟下来,工人们已是大汗淋漓。如今,井下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终端系统,一按遥控器上面的启动按钮,十几吨重的物料,缓缓吊起,进入各个工作面。义桥煤矿大运输智能化“一站式服务”系统成了物料搬运的“主力军”。
在井下300米干选工作面,宛若一条长龙的皮带,连接到“龙头”——罢顿厂智能干选装备上。据值班人员刘海龙介绍,随着采煤产量的提高,煤矸石的堆放成了制约矿山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这台设备通过红外线、齿射线,给刚被采下的煤块做“体检”,对于不合格者,通过自动分拣技术,让其重新回到井下进行采空区的充填,发挥其应有价值。
作为在矿上工作了20多年的老矿工、老兵突击队队长,赵洪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科技给矿山带来的深刻变化。说起新春愿望,他希望所有煤矿工人脸更白,腰包更鼓,井下工作更轻快。
据了解,济宁能源将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重点抓好盾构机、掘锚一体机、联排支架等掘进装备应用,让井下工人轻轻松松上班,体体面面下班。
来源丨中国矿业报(1月30日头版刊发)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