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太平港已是一派繁忙,作业区有序运作,一艘艘货船靠港停泊,接续装卸。“近期吞吐量攀升,我们克服了2月份市场低迷的不利因素,连续7天每天作业量超过1万吨,最大达到2万余吨,同比提升了24%。”日前,太平港生产机电技术部负责人王兵告诉笔者。
作为济邹腹地重要的港口运输码头,太平港以省级化工园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根据国家“建设交通强国”和“四减四增”政策,按照济宁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和发展大物流“一点一线”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的目标,发挥“贸易引领”作用,进一步带动了吞吐量的提升。
长协7家月发运量在两万吨左右的固定客户,利用兖州北和邹城南及西安局不限集装箱的运力优势将煤炭业务进行串联,开发木片、大包、石油焦、气化渣、矿石、水煤浆、纸浆、铣刨料等其他非煤类业务月发运量在10万吨左右;依托大集团优势,与兄弟单位形成发展合力,围绕港口业务链条,突出港口主业主导作用,以港口市场开发为纽带,建立了金融、物流、贸易、航运等主体参加的市场联盟,为客户打造了高效、便捷、优质、价格合理的“端到端”全程物流和贸易服务方案,实现联动发展。
效率、成本、服务始终是客户关注的核心问题,太平港以“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船期拖半天”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创新作业技术,实现效率更高、服务更优、价格更合理。制定“一船一策”“一车一策”的快速无缝接驳方案,“以疏保卸”“以转保卸”,抢抓生产进度,实现在港船舶、车辆的快卸、快装、快靠离,并且,采取码头送餐、码头交接的作业方式,实现码头生产24小时无缝衔接和船舶零待时、生产零延误。仅从2月份统计看,生产作业效率较同期提升了8%,每条散货船舶作业效率提升了12%。
港航界有句老话: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集装箱可以衡量一个港口在经贸中的地位。太平港新投入的龙门吊填补了鲁西南地没有集装箱业务的空白,日前,正积极对接太阳纸业、泰山玻纤等公司,完善物流体系,扩大合作空间,创新业务,实施“一单到底”全程物流模式,做优做强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枢纽,实现多方共嬴,有效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商贸物流业,汇聚成为货物集散中心,形成港航板块“微循环”,为打造济邹腹地商贸物流中心释放出一体化倍增效能。
征途漫漫从头越,奋楫扬帆向未来。太平港将进一步依托运河物流链及物贸资源,完成周边港口合作整合,打造港航运河东部物流门户,全力打造绿色化、智慧化标杆式港口,实现以大宗货物、集装箱装卸为主的公铁水多式联运模式,最终形成济东绿色港产园模式,从而进一步成为现代化港产园典范,让“小港”迸发出港航经济发展“大能量”!
文丨戴潇 图丨济宁能源融媒体中心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