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下发《对于向新能船业学习的通知》,号召集团上下大力弘扬新能船业“大干快干拼命干”的精气神,把工作标准调到最高、把精神状态调到最佳、把工作劲头调到最大,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是省市重大项目,是京杭运河航运绿色发展的示范项目,是济宁能源转型升级的重点工程。自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新能船业公司聚焦“年内完成第一艘新能源船舶下水”目标,提前100天完成桩基施工。
效率至上 吃住在现场成为工作常态
为保障施工进度,新能船业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工期紧张时干脆就吃住在工地,每天一早6点多钟、晚上8点多钟还会到项目一线查看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等情况。
刚刚参加工作叁个月的基建设备部技术员高煜成,当他第一次夜间骑电动自行车到工地现场巡视时,就被整个施工现场一片灯火通明的场景深深震撼住了,“挑灯夜战的场景,让人心潮澎湃!”高煜成说。
据基建设备部土建现场管理人员陈维强介绍,他们部门共有12名工作人员,分为两班人马,昼夜24小时盯靠在项目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靠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值班人员每天都要到项目现场巡视七到八趟,每天步数至少在2万步以上。
干部职工吃住现场、连续作战,以大干快干拼命干的精气神,根据工程计划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推动项目建设各项工程全面攻坚、快速突破。时时放心不下,时刻盯靠现场,已成为新能船业干部职工的工作常态。
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昌辉于2月16日举行了婚礼,第叁天,他就迅速回归到了自己的岗位上,重新忙碌起来。他说,自己负责党建工作和接待工作,日常工作十分琐碎,在新能船业“大干快干拼命干”的精神指引下,他主动放弃了婚假,迅速投入到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与同事们并肩作战全力保障工程项目加速推进。
降低建设成本 强化项目全过程管控
新能船业精准把控项目设计、精准定位项目规模,科学合理编制工程预算,强化各项工作考核奖惩,积极主动参与监督招投标各个环节,引入业务素质过硬的监理公司、跟踪审计等第叁方机构,强化项目全过程控制,严把原材料入场关、现场安全质量控制关、工程质量验收关,实现了项目整体安全优质高效施工。
公司纪检审计部负责人郭健介绍,在新能船业的设计方案中,设计的船舶下水这一环节,原设计方案采用的是升船机,就是用机械方法升降船舶设备。负责基建、造船的两位公司领导通过多次论证发现,升船机的建造成本较高,如果改为下水滑道的方式,不但能满足船舶下水的需求,而且能把船舶下水吨位从2000吨提高到5000吨级,同时又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随后,新能船业向设计单位提出了修改建议,由安装升船机改为建设下水滑道。仅此一项,就为新能船业节省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
同时,在进行车间地面工程设计时,负责基建的公司领导和基建设备部相关人员通过论证发现,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修改车间地面结构形式也能大大节省一笔工程支出,随后,通过他们的努力说服了设计院修改设计方案,又为公司节省了一笔资金。原设计码头为重力式结构,负责基建的公司领导通过与设计院讨论论证,把码头结构形式改为板桩结构,这样不但缩短了施工工期,又避免了施工中的深基坑作业风险,而且降低了建设成本,为新能船业节省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
由于新建船厂各项采购任务繁重,如何保证所有采购科学合理,避免花“冤枉钱”,合理降低采购成本,显得至关重要。郭健介绍,除了监理公司和跟踪审计机构的双重“保驾护航”外,基建设备部还会对照采购清单,一一调研知名厂商的产物及价格,通过科学比照,从而压低采购成本。
投入1200余人 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新能船业围绕劳动生产系统关键路线,优化施工工序和劳动组织,大幅压缩项目建设总工期,抢抓施工黄金季节,开展劳动竞赛,投入力量1200余人、大型施工机械100余台,形成9个单项工程平行作业、昼夜施工、全面推进态势。
为了尽快完成施工现场的土方回填和桩基工程,在施工黄金季节全面形成各个单项工程的平行作业,基建设备部人盯人,人盯事,盯紧盯牢施工现场,强力推动中交叁航、港建公司、振华监理等参建单位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建立早调度会、晚协调会机制,对现场堵点卡点问题,随时召开“碰头会”,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正月初六,新能船业的施工现场仅有100人左右,当日基建设备部就向施工方下达指令,要求施工现场在正月十六前必须达到600人。随后,中交叁航一方面借助自身渠道,从黑龙江、江苏、广西等地招募施工人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工人充足、技能好的优势,持续“招兵买马”,扩充施工队伍。基建设备部每天都到现场清查人数,既定人数达不到标准,便直接对项目部及项目负责人下达处罚通知单。&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截至目前,整个施工现场不低于千人在现场昼夜奋战,混凝土工、钢筋工、电焊工等多工种联合作战,各工作面平行作业,施工、监理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也轮班24小时吃住在现场,轮番进“阵地”,停人不停机。施工单位还创新应用塑钢模板、液压振动夯机等技术装备,实现施工效率质量双提升。
年造船400艘 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
作为济宁能源现代港航物流板块的八大产业之一,新能船业以“绿色智能造船、造绿色智能船舶”为方向,把项目各节点工程全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将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打造成为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的风向标。
该项目是山东省2023年重大项目,整体竣工后,可实现年造船40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为了实现建成全国首个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的宏伟目标。在新能船业,所有的工作都力求创新突破,围绕“绿色智能”做文章,严格保障造船的全流程工艺是绿色和智能的,造出的船舶也全部是绿色和智能的。
新能船业将把项目全部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从而确保实现船舶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确保项目领先于整个行业。同时依托济宁市现代港航物流全产业链优势,支撑全市船舶制造行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有效带动园区腹地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加快内河船舶升级换代,打造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新格局。
济宁能源融媒体中心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