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短短两天的时间,我在语言文字、照片拍摄、视频剪辑等方面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深切感受到了作为公司的“喉舌、耳朵和眼睛”,重任在肩,惟行惟勤。
汤楠楠将培训班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际中
在课堂上,老师提到了一个词——情怀,瞬间拨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弦。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对这份工作热爱吗?所有的执着是为了什么?“情怀”——这样简单的两个字,让我豁然开朗。2008年,我进入了义桥煤矿这个大家庭,广播、拍照成了我的日常工作,每天通过简单的一个小话筒连接楼顶的“大喇叭”,把一天发生的事“直播”出去,或许这就是当时最简单的宣传方式。一年后由于工作调动,在佛都照明开始了不一样的工作模式,我成为一名讲解员,对公司的每一个车间、每一种产物、每一道工序如数家珍,接待来宾时讲述公司发展,参加展会时展现公司形象,那个时期的“宣传”对我来说大抵就是这个样子吧。2012年初,我回到了义桥煤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宣传生涯”。
起初从事这项工作我是抗拒的,文字功底差,没有经验,不喜社交,且不提胜任,“完成”对我来说已经犹如登天。我开始了“在自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的漫长过程。十多年来,遇到瓶颈的时候有过思想的摇摆,在放弃与坚持之间举棋不定,最终咬牙坚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学会了一项又一项新技能。“再想一想,这篇稿件标题怎么改更能博人眼球?”“再构思一下,这张照片怎么布局更合理?”“再策划一下,这个视频怎么剪辑更耳目一新?”就是这一次次的“再想想”“再构思”“再策划”,为我打开了发现、挖掘新闻的窗户,让我拥有了倾听、讲述公司和职工故事的“超能力”。
之所以把“宣传”写作“他”,是因为他的无限魅力和无穷力量深深感染了我,我对“他”的情怀已悄悄渗入岁月。伴随每天的第一缕阳光,我便开始了与“他”的“约会”。每一篇稿子从下载开始,如一枝刚刚剪下的花蕾,我仔细观察,精心修改,为它剪去不必要的枝叶,修出富有层次的形态,插入花瓶,打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吸引读者来欣赏它。生活的本色是热爱与浪漫,工作也应如是!十年来,我与“他”携手,一起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壮大,记录了公司从“传统煤矿”向“高科技、智能化”跨越的重要时刻,将这份“热爱与浪漫”融入了每分每秒。
作为一名“宣传人”,当我的公司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肯定,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但空有一腔热情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加强学习提升,充电加油。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对公司宣传工作和基层通讯员的重视程度鼓舞了我们,基层通讯员的需求领导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我们多次量身定制写作、摄影课程,帮助我们尽快适应宣传工作的新形势,满足新要求。“打造千亿级集团”的征程上,我们理应冲锋在前,将对“他”的情怀融入工作和学习。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融媒”新时代,我愿尽我所能,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境界”的宣传工作者,为“讲好济宁能源故事,传播济宁能源声音”贡献力量。
文丨汤楠楠 图丨张洁尘(义桥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