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阳光,世界变得温暖,因为鲜花,生活变得浪漫,因为不断努力,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从一名普通的车工到艾坦姆流体公司的技术达人;从平凡的工人到“济宁能源工匠”,立足岗位,踏实奋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他就是济宁能源2022年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新科状元”——赵明明。
追求极致,把工作当成爱好
测量、磨刀、装夹、加工……车工在大多时候都是在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每天都跟冷冰冰的钢铁打交道,同时还需要长时间站在车床旁操作,把美好的年华挂在了走刀上,对很多人来说,这门技艺既脏又累还枯燥。但赵明明却微笑着说:你对工作的态度,会决定你一生的高度,把工作当成一种爱好,当自己在这个领域不断做专做精,这个过程和成绩是很让人享受的。
赵明明今年36岁,2020年5月20日入职艾坦姆公司,拥有着近二十年数控加工经验,他经常开玩笑地说,“我是在520当天入职的,这就代表了我对公司的忠诚与热爱。”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赵明明先后带徒10余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事和学徒共享,为公司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小改小革,为广大工友工作提供便利。
在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公司生产,满足业主交付条件,赵明明带领团队拧成一股绳,心中有“艾”,眼里有光,内心坚定,充满力量,攻坚克难保障公司生产经营,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作风,克服环境恶劣,住宿条件有限,无暇照顾家人等诸多困难,最终取得了这场疫情防控生产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更进一步,成就最好的自己
当成绩公布的那一刻,赵明明坦言道:这次状元终于属于我了!记得去年的技能大赛,赵明明以微弱的分差屈居“榜眼”,虽然成绩足够优异,但在这个胜者为王的时代,亚军终究不会被人记住,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赵明明立足岗位,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工作之余,他收集了大量对于数控机床的书籍和资料并仔细研读,针对公司不同规格型号的设备,他都详细梳理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不断实验确认、动手操作,持续磨炼专业技能。每天雷打不动的学习,一页页手拓、笔绘的图纸,一本本陈旧卷页的专业书籍,这些都是赵明明成为“状元”的必修课程。
“长时间加工大件,对于小件略微有些生疏,否则加工时长可能会更理想。”&苍产蝉辫;回想起参加比赛的这段经历,他的内心总是留有一些遗憾,十分感谢集团公司提供这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了一次锻炼学习的机会,也特别感谢公司对于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想干事给机会,干成事给平台,让一批敢于拼搏、愿意努力的奋斗者有了发挥的舞台,夺得“状元”称号,这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认可,更是一种鼓励。
赵明明在向大家分享工作经验时说,好的车工一定要学会因材施刀,要磨好刀,首先得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要根据不同零件的材质、参数,选好刀、用好刀,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工艺分析、程序编制等方方面面,把每一个零件都当作“艺术品”来对待,践行公司“品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理念。
成功没有捷径,努力才是永恒
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更努力,对于实打实的技术工人来说,哪有什么“幸运”、什么“偶然”,任何一种成功,必然是经历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历练,离不开拼搏、奋斗与汗水。赵明明的夺冠也正是他卧薪尝胆,标榜状元,发愤图强,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奋斗的结果。
十年磨一剑,赵明明敢挑重担、踏实工作,用汗水、执着、智慧,成为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赛的“状元郎”,实现了他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精彩跨越。未来已来,行则将至,每一位艾坦姆工匠人坚守专注,在机床轰鸣声中不断精进,将一份份静态的图纸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将复杂繁多的零件装配成比肩国外产物的中国品牌。
在集团公司千亿发展的浪潮中,艾坦姆人必当勇担历史重任,实现自我价值,以创新求变、拼搏奋进,助力公司扬帆远航。
文/图丨王新旭(艾坦姆流体)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