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8月份集团公司启动“叁大员”管理工作以来,金桥煤矿构建起独具特色的“12513”工作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设备管理创新、劳动工效提升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在“叁大员”管理工作加持下,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标杆煤矿、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开创现代化矿井“叁大员”管理新格局。
体系筑基:构建“12513”工作管理新范式
走进金桥煤矿“叁大员”工作室,墙上悬挂的“12513”工作体系图格外醒目。这个涵盖1个核心目标、2道准入退出关口、5项运行机制、1条晋升通道、3项成果输出的管理体系,已成为驱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我们坚持把‘叁大员’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矿党委书记、矿长戈海宾强调。通过建立四级管理模式和“双把关”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专业科室督导、基层区队落实的闭环管理链条,2023年以来新晋成员100%公开竞聘上岗,队伍平均年龄下降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72%,真正实现了优中选优。
创新驱动:叁大领域协同突破
定额管理领域创新推行“七步”工作法成效显着。定额员周璇在3301掘进工作面现场写实时发现,单轨吊梁锚杆施工拖后迎头约50米,需人工施工。通过与工区沟通,提出调整施工工序的建议,在掘锚一体机支护帮顶部锚杆时,同步打设单轨吊梁锚杆,较人工施工可提升工作效率50%以上。自劳动定额“七步”工作法实施推行以来,矿井综合人工效率提升3.5%,采煤区队人员精简28.6%,真正实现“减员增效”目标。
设备管理员团队打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设备包保制”和“机电设备日历化检修”模式更是亮点纷呈。通过实施日历化检修和设备包保制,对设备的出库、使用、变动、巡检、点检、报修、报废等全流程管理,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22%;推广综掘机、采煤机包保制,打破长期以来按人头分配薪酬的大锅饭模式,将员工收入与工作成果挂钩,检修效率提升8%,承包团队通过合理规划检修计划、减少维修费用投入,节支降耗达29%。
验收员队伍推行实施“严、查、监、实”工作法,使采掘工程质量管控形成“标准可依、过程可控、结果可查、责任可溯”的良性机制,让工程质量管控焕然一新。在4307皮带顺槽施工现场,验收员王吉龙运用激光测距仪复核锚杆间距,通过“厘米化”标准实施,支护合格率从92%提升到100%。
标准领航:构建精细化管控新体系
在标准化建设进程中,金桥煤矿创新打造“叁大员”工作标准化体系,通过叁支队伍的协同发力,建立起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的标准化管控模式。
定额管理构建“制度-标准-档案”叁位一体体系。通过现场写实,实时修订定额标准,做到了定额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标准科学合理。工作室内整齐排列的定额“七步”工作法实施档案包含现场写实记录、工效分析报告、标准修订依据等标准化文档。
设备管理形成“全生命周期”标准闭环。编制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建设(试行)》细化出14项工作标准、34项管理标准、63项操作标准。设备管理员曾现岗在辅助运输暗斜井迎头对照《日历化检修标准化清单》检查时表示:“清单明确规定了每天、每周、每月的检修项目和技术参数,连螺栓紧固扭矩都有精确标准。”通过推行设备包保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目前机电设备综合完好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影响率控制在0.1%以下。
质量验收创新实施“叁维立体”标准管控。《采掘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化图集》,将技术规范转化为图文并茂的“验收卡片”,张贴于作业现场指导施工。4307皮带顺槽掘进期间,验收员王敏根据技术措施标准和要求,全程监督每条锚杆、锚索的支护过程,为每道工序施工质量安上“保险”。
2025年第一季度“叁大员”参与的20项技术创新中7项已投入使用,年创效超百万元。通过完善“12513”管理机制,金桥煤矿走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特色发展道路。在新时代煤矿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叁大员”正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文/图丨滦俊峰 李海波(金桥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